5月27日,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制作师分会在北京召开二届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决定2010年5月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会后,《中国乐器》记者采访了提琴制作师分会会长郑荃,请他就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目的、意义、宗旨回答记者的提问。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12月1日,记者再次采访郑荃会长,向他了解即将在明年5月举办的“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筹备工作进展情况。
郑荃说:“举办一次高规格的国际提琴制作比赛必须有资金的支持,首要工作是筹措经费。为此,我们从个人、企业、社会团体三方面着手,个人方面,我们召开了北京、广州、上海三地的提琴制作师筹款会议,在内部号召大家为这次比赛捐款,提琴制作师对这次比赛都十分关注,各地反映积极。据统计,北京地区提琴制作师捐款28万元,广州25万元,上海9万元,著名提琴制作元老徐弗、陈锦农、梁国辉也都参加捐款,梁国辉大师捐了500元钱,他表示,虽然现在我经济上不太宽裕,但也要为在中国举行一届提琴制作比赛尽一点力量。留美制作家曹树堃不但个人捐了10万元,还用企业的名义捐助了在美国String杂志上刊登四期广告的费用。企业方面,目前已经有泰兴凤灵乐器集团、北京华东乐器有限公司、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弦乐器分厂、广州格利蒙纳提琴有限公司、朱明江提琴工作室、河北金音乐器集团等单位提供了赞助。社会团体方面,中央音乐学院和国家大剧院作为主办单位都将提供经费与场地的支持,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政府、联想集团、新东方集团、中央电视台、国家交响乐团都将以不同方式提供支持和赞助,新东方集团老总徐小平的徐小平艺术与教育基金捐款10万元。
“提琴制作比赛的第二项筹备工作是起草比赛章程,这是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基本程序。经研究决定,采用意大利和美国提琴制作比赛两种模式相结合的办法。意大利比赛在评比前20多天就截止接收乐器,赛后还有一周的展览。虽然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准备比赛,但给外国携琴参赛的选手带来了不便。美国的比赛比较简便,参赛者在赛前交琴后3天就结束比赛,展览只有一天,展览后也不出版参赛作品的图册。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将于2010年5月5~17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整个比赛由制作比赛、颁奖音乐会、参赛提琴展览、大师讲座等活动组成,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5月5~9日,提琴制作比赛,第二阶段5月10~17日,参赛提琴展览。参赛作品提交程序,截止到比赛日之前都可以提交参赛作品,如选手参加参赛提琴展览,可在展览结束之后取走作品。如不参加展览,比赛结束后即可取走作品。” 这些比赛程序的设计都是为参赛选手提供方便,争取有更多的选手能来参加比赛。
郑荃说:“这次在中国举办提琴制作比赛很重要一个环节的是如何让国外参赛提琴顺利通过海关问题,为此,我们通过国务院口岸办与北京海关联络,北京海关的领导非常重视,亲自出面协商解决,最后确定由中央音乐学院向中国银行申请函保,为将来国外参赛提琴顺利入关打下了基础。
比赛章程的正式文稿在制定的过程中在国内外多方面征求意见,许多同行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报名费和奖金的问题,邮寄乐器的问题等等。中文稿确定后,翻译成中、英、法等五国文字又花费了许多时间,最后终于在“十一”之前,印制了章程的正式文本。比赛的广告是由李腊先生设计的,他不但为比赛的网站建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还承担了建站的全部费用。
郑荃接着说,“十一”之前,我带着比赛章程参加了在意大利举行的国际提琴制作大师常委会,将中国将举办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决定向国际提琴制作大师常委会提交讨论,会议期间向参会各国散发了有关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相关宣传资料,同时也在意大利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