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知识

七和弦、和弦转位与低音的进行《系列讲座》

七和弦、和弦转位与低音的进行《系列讲座》

1、 大家已经知道什么是七和弦了,那么在常用的七和弦里,主要有以下的几个主要的和弦:
(1) 自然大调中为:
① 主音七和弦(大大七和弦)=do-mi-sol-si
② 上主音七和弦(小小七和弦)=re-fa-la-do
③ 中音七和弦(小小七和弦)=mi-sol-si-re
④ 下属七和弦(大大七和弦)=fa-la-do-mi
⑤ 属音七和弦(大小七和弦)=sol-si-re-fa
⑥ 下中音七和弦(小小七和弦)=la-do-mi-sol
⑦ 导音七和弦(减小七和弦)=si-re-fa-la
(2) 自然小调中分别为:
① Ⅰ=小小七和弦=la-do-mi-sol
② Ⅱ=减小七和弦=si-re-fa-la
③ Ⅲ=大大七和弦=do-mi-sol-si
④ Ⅳ=小小七和弦=re-fa-la-do
⑤ Ⅴ=小小七和弦=mi-sol-si-re
⑥ Ⅵ=大大七和弦=fa-la-do-mi
⑦ Ⅶ=大小七和弦=sol-si-re-fa
2、常用在乐曲中的变化和弦,除了临时转调或者转调,还有一些是为了制造和声效果为目的的。而变化和弦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大小七和弦了:
(1) 譬如在C自然大调中的重属七和弦(re-升fa-la-do),它的升fa明显地倾向于sol。因此,通常情况下是向属和弦进行解决。又譬如在a自然小调中,属和弦mi-sol-si-re解决到主音时我们看到很多音乐作品会在sol上将它升高,变成mi-升sol-si-re,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这个和弦产生一个倾向于主音的进行,从而达到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渡。
(2) 减七和弦的应用:这个和弦所产生的色彩是非常具有不稳定的性质,听起来总是觉得它需要有下一个走向。减七和弦是在减三和弦的基础上人为地制造一个小三度(通常是变化而来的),它的进行通常是向外或者向里倾斜。譬如C自然大调的导音减七和弦,向外解决可以很轻易地转向了a小调(或者A大调)主和弦,向内解决则可以进行到C自然大调(或者c小调)的主和弦,还可以进行到降E大调的主和弦的第二转位,而通过将减七和弦进行转位后,所得到的解决路径就更加多了。总之,减七和弦是个非常暧昧的和弦,它左右漂移非常的具有不稳定性。
(3) 以上讲到的两个七和弦是我们接触的最多的两个和弦了。在我写的乐谱示例里请大家仔细看看,相信能够悟出一点道道来。
3、和弦转位和低音进行的关系:为了求得更加完美的和弦进行效果,我们都发现现在许多的歌曲作品在配和弦上的一些独特技巧。这些技巧突出表现在低音的进行上,它们越来越旋律化,而这些进阶似的进行都是靠将和弦进行转位得来的,这里就经常需要使用到七和弦了。
(1) 低音由高到低向下阶梯式的进行。例如:周华健的《浓情化不开》、刘若英的《为爱痴狂》、齐秦的《大约在冬季》、零点的《爱不爱我》、谭咏麟的《忘不了你》、张学友的《还是觉得你最好》等等。这样的低音进行让我们感觉上有一种非常平稳的和弦走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希望能够继续的渴望。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掌握和弦的转位尤其是七和弦的转位,那么在即兴伴奏中就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这种伴奏技巧。相反,有没有低音是又低到高的进阶式进行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样的进行在和弦转位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还有可能由于功能进行的原因到中途发生变化。但这并不是说这种进行不是不可行的,关键还取决于乐曲本身能否给我们创造这样的条件。例如:童安格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这首歌曲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音阶上行,但是从中我们也发现,要完成这样的进行如果没有先决条件(也就是乐曲本身不具备这样的和声进行)。那么生搬硬套必然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后果。
(2) 低音由高到低向下三度的进行:关于这个部分的内容大山老师在和声研究的文章中讲得非常透彻,大家分析一下大山的谱例:Ⅰ-Ⅵ-Ⅳ-Ⅱ-Ⅴ-Ⅰ的部分即可一目了然。
(3) 低音由高到低向下半音阶的进行。例如:童安格的《忘不了》
到此为止,关于钢琴即兴伴奏的全部内容我已经说了不少,基本上讲完了。最后我讲讲有关在三和弦或七和弦上的外挂音的问题:
  我们见过许多伴奏、和弦标记或者钢琴音乐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和弦以外的音符,譬如:C9、Csus4(11)(13)、、等等的标记,这些实际上还是和弦的结构部分。但是在实际演奏中我们不会把全部包含的音符都弹出来,这里有一个如何省略某些可以省略的音符的问题。详细内容请看乐谱的《和弦外挂》的谱例。
这里我同时也附上有关钢琴即兴伴奏的一篇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钢琴即兴伴奏基础篇
序言
钢琴即兴伴奏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科一门将钢琴演奏技能与即兴伴奏理论融于一体的课程。高等师范院校要求学生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整体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出师范院校所需要的科学性、师范性和合理性。围绕这一中心思想,音乐系科开设有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钢琴、声乐、钢琴即兴伴奏、和声、中外音乐史、旋律作法、复调、配器、作品分析、合唱指挥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为塑造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技能和知识结构而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最终目的是从整体上解决对音乐教学的融会贯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在所有这些理论课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一般说来,高师的钢琴教学多侧重于技能的训练与传授,有着循序渐进的曲目和教材,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钢琴演奏的能力无疑是必要的,但钢琴教学却替代不了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实际上两者之间还有严重脱节的倾向。比如,有的学生已具备了演奏高难度乐曲的能力,却不能为一首简单的旋律即兴地配伴奏,这种看似高质量的“钢琴教学”,实际上严重脱离了高等师范音乐教学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中看不中用的“银样蜡枪头”。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就是为了适应培养合格音乐教学人才的需要,既具备较好的钢琴演奏能力,又能够在各种需要的场合进行即兴式的钢琴伴奏,这样的毕业生常常受到中小学师生的格外欢迎。为了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在这门课程中加强音乐理论课程的综合运用是极其必要的。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本身就是包含着多种音乐理论以及钢琴演奏技能综合因素的一门课程。要掌握好钢琴即兴伴奏,要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