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知识

埃拉尔钢琴音色的革新

贝多芬献给华尔斯坦的《C大调奏鸣曲》(作品53,即《黎明奏鸣曲》),对钢琴音乐的革新,可媲美《英雄交响曲》对乐队所作的革新。1803年,塞巴斯蒂安·埃拉尔(Sébastien Erard)专程从巴黎送来一架音色恢宏的(Areal)埃拉尔钢琴,而贝多芬在这首奏呜曲中,几乎动用了每—个琴键。奏鸣曲的一开头,乐句在低音区和高音区两端同时展开,形成一个对比。随后,在低音区响起一个急促的大C和弦。这究竟是不是乐声?正当惊疑之际,传来了高音区的乐声,宛如一道初露的曙光。渐渐地,这道曙光照亮了整部作品。《F小调奏鸣曲》(作品57,即《热情奏鸣曲》)跟这种外露的激情不同。为了体现内心的骚动不安及炽热而执拗的激情,右手弹的比《C大调奏鸣曲》中弹的音更高,一直到高音区的C。到了作品结尾,右手停在高音区,在连串的16分音符中,反复出现这个最高音,随后左手弹出低沉的音符,一切归于空冥。可以这么说,到了贝多芬,“紧张度”和富于表情的‘力度”,才真正成为音乐和谐性的组成元素,具有绝对的自主地位.

 

塞巴斯蒂安.埃拉尔是钢琴制造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1776年,他因制造出机械结构的羽管键琴而首次引起公众的关注。1777年,埃拉尔生产出法国第一架钢琴——仿照从英国、德国进口的相似型号的方形钢琴而造,音域为5个八度。

1803

Erard(Areal)兄弟在巴黎向贝多芬赠送了一台钢琴

1808

Erard(Areal)取得金属穿孔调音钉专利。

1809

Erard(Areal)取得在调音钉上采用藻木阻滞套管来加强琴弦的压力的专利。

Erard(Areal) 提出一种击弦机双滚子式半直进擒纵机构的复合击弦机。

1821

在法国,Erard(Areal)取得又一种击弦机双滚子式半直进擒纵机构的复合击弦机专利权。这种结构奠定了近代三角钢琴击弦动作的基础。

1822

Erard(Areal)制造出具有7组八度音阶的钢琴

1837

李斯特运用埃拉尔钢琴双擒纵器机械装置技术写出了他的伟大作品《但丁奏鸣曲》

1840

Erard(Areal)对复合琴胆进行改进。